《使命召唤:先锋》多人模式最新情报 新地图加入

作为使命召唤系列又一力作,《使命召唤:先锋》目前由官方公布了游戏的多人模式情报。另外官方还透露,给预购的玩家准备了新的福利,另外还有全新地图加入游戏哟!

《使命召唤:先锋》多人模式最新情报 新地图加入

《使命召唤:先锋》多人模式最新情报 新地图加入

《使命召唤:先锋》清晨透过官方直播公开多人游戏模式内,并于本月起陆续于PLAYSTATION、XBOX 及 PC 开放给预购玩家及在 18 日举办全面公测,参加公开测试、达到 20 级的玩家可获得《使命召唤:先锋》与《现代战域》武器蓝图等奖励。

多人模式公测提供皇家饭店、红星和加布图岛三张新地图,提供 6 人至 16 人不等的团队竞赛,在系列传统模式的团队死斗、占领战、击杀确认以外,新增全新模式「巡逻战」,提供会根据战场情况进行不断移动、时而停止的得分占领圈,让两阵营玩家进行攻防对抗。借此引发更多变的遭遇战。

在多人游戏中选择配置,可使用继承自《现代战争》的枪匠系统,提供最多 10 个配件栏位可以客制化武器能力。装备子弹。调整武器的口径影响子弹穿透力和射速等性能。近战玩家还可注意镇暴盾回归以外,还有另外标配的小刀以及枪管下挂式的武器刺刀。双持机制也会透过指定武器重回战场。

《使命召唤:先锋》多人模式最新情报 新地图加入

特战兵将以「专精」回归系列的武器特长系统,可影响到玩家移动速度和开火机制。包括战术冲刺速度、武器特长只要装备在武器上面就会发动效果。官方指出,游戏中还有战地升级,玩家期盼的「寂静无声」将会回归,随着玩家取得击杀数,这个战地升级的持续时间还会增加。此外依然有根据玩家在对战中达成连杀,提供更强大的战术技能使用。

• 《先锋》的全新地图:皇家饭店、红星和加布图岛,且后续还会有更多内容。

• 传统游戏模式开放体验,包括:团队死斗、占领战和击杀确认,外加全新模式「巡逻战」,且后续还会有更多内容。

• 体验冠军之岭游戏模式。

《先锋》采用《现代战争》引擎,以写实画面和互动式游戏环境变变得栩栩如生。官方在实况节目中所展示的两张地图分别是皇家饭店和鹰巢,这两张地图以及红星和加布图岛都会在《先锋》的公开测试中开放体验,鹰巢则会在第二个礼拜推出。而完整版游戏还会有《使命召唤:战争世界》粉丝所熟悉的经典地图。包括城堡和圆穹,这两张地图都经过更新,拥有可互动式的地图环境。

在《先锋》版本的地图「城堡」中,经典地景会加入可破坏的元素。每张地图都能看见类似的视觉效果,包括富含细节的精致画质(例如:污垢、尘土、磨痕、焦痕和锈斑),让场面都变得逼真写实。这些进阶的视觉效果将营造出战斗环境的真实感和沉浸感,如积满灰尘的室内房间、漏水的管线,及尸体拖过地板等打斗痕迹。另个视觉效果是「战斗迷雾」,也就是在战斗过程中因为子弹撞击物体表面的冲击力所扬起的尘土。

游戏将会推出全新的战斗节奏系统,在伫列进行多人游戏时,玩家有以下几种战斗节奏选项可以选择,快速对战的玩家也可以将节奏选项设为「全部」,各有不同的对战,机制的运作方式类似于「快速游戏」功能,可帮助玩家快速加入各种不同的所选游戏模式。

《使命召唤:先锋》多人模式最新情报 新地图加入

• 战术:每场对战都是 6 对 6,传统人数配置

• 猛攻:介于战术和闪击战之间。在第一场公开测试周末活动中,玩家人数处在20人到28人之间。

• 闪击战:准备好迎接从不间断的战斗。玩家人数大约会落在 28 人到 48 人之间。

《先锋》剧情战役的角色将在多人游戏中出现,在游戏发行时会有 12 位特战兵,公测会有 6 位,《使命召唤:二战》布查上尉将回归《先锋》,他将会去找到这些特种部队成员。玩家可透过更新版的全新系统,详述每个特战兵的背景故事,了解动机及其胸怀的抱负。并为角色将赋予更丰富多变的台词,以营造出每个人物的独特之处。

玩家扮演指定特战兵进行对战,能获得特战兵经验值(与一般经验值、武器经验值、战斗通行证经验值和战队经验值分开独立),解锁外观物品、造型、名片背景、最后一击等内容。除了个人传记(包括角色的昵称、国籍和血统)和挑战以外,每个特战兵都还拥有一把最爱的武器。公开测试开放六个特战兵中,波莉娜、丹尼尔.武谷津、罗伦德.泽米特、卢卡斯.里格斯、韦德.杰克森和亚瑟.金斯利这几个人物都将让玩家抢先体验。

在 PC 版还有额外改善内容,包括无上限帧数、多样化自订设定和快捷键,以及超宽萤幕和多萤幕支援解析度,PC 版领导开发团队 Beenox 更新增「聚焦模式」的功能,适合在其他萤幕亮度调低的多工处理情况中用于无边框模式。其他全新功能包括缓和动态晕眩的辅助功能、更清晰易读的文字以及便于使用的设定,且输入延迟也有所降低,有利于缩短反应所需时间(以毫秒为单位), PC 版也强调将针对《现代战域》推出多面向的全新防外挂系统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游戏小编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uc1z.com/news/355530.html